联系我们 / CONTACT
咨询热线
13998826341
- 手机:0311-88815555
- 邮箱:yuelaohaoyaoye@163.com
- 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体育南大街326号怀特红木家具6楼D区601
自乐氏成为御药供奉后,乐家老号同仁堂又经历了诸多风雨。
同仁堂成为内务府指定药铺后,内务府派出官员与乐家一起兼管药铺。但是,这一举动却差点给同仁堂带来灭顶之灾。
乾隆三年(1738年)六月,同仁堂的掌柜乐礼以自己的住房及名下其他房产为抵押,从管理镶黄旗事务的官员处借到了三万两白银,并承诺按期分月偿还。至乾隆十五年(1750年)六月,乐礼已经归还了本银一万五千两和利息二万余两,尚余本银一万五千两和利息三百两。
(乐礼)
此时,负责管理三旗事务的和亲王弘昼,经过与其他官员商议,决定按照旗员借银惯例——凡旗员支借未完滋生银两,停止利息,本银限十年陆续完交——允许乐礼将尚未还完的一万五千三百两,分为十年,在同仁堂每年从内务府领取采办药料等费用中抵扣归还,并且不再计算利息。
然而,乾隆十八年(1753年)四月十八日,一场大火突然降临同仁堂药铺,将铺面与药材等付之一炬,直接导致同仁堂无法按期向内务府交纳成药。雪上加霜的是,内务府见此情形,便奏请乾隆帝,打算另行换选药商,而和亲王弘昼看到同仁堂此时还欠着一万一千八百余两的本利银,自然也是无法偿还了,便要求工部将乐礼抵押的房屋按价变卖,以补偿欠款。
庆幸的是,乾隆帝得知此事后,下旨给总管内务府事务的庄亲王允禄,要求彻查同仁堂缘何会拖欠款项竟达十数年无法偿还。允禄仔细调查与审理,查明内务府派往同仁堂兼管事务的官员平安等人,利用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,不仅经常将自己平日里的各种花费都算到同仁堂日常开支的账目中,还强行入股赚取高额利息,以致于同仁堂“生理日衰”、难以为继,只能借钱度日。
(乾隆皇帝)
于是,庄亲王允禄判决将同仁堂原本所欠的各项本息及预先支取的购药银,扣除同仁堂的抵押房屋及内务府应支付的药银等后,剩余约一万五千七百余两均由平安等官员偿还。同时,允禄看到同仁堂生意凋零,乐家孤孀度日艰难,便将同仁堂剩余的山货、煤料、药味等以及存放的房屋等均转交步军统领衙门,并招聘人员接手管理,按股分利给乐家孤孀,也算为同仁堂延续了命脉。
然而即便如此,同仁堂仍然步履维艰,每况愈下,终至破产边缘。为了保证供奉御药延续发展,同仁堂不得已将股本开放外姓,随着时间日久,同仁堂控制权渐渐旁落,至传至十世“印川公”乐平泉时,几经波折乐氏家族的股份被稀释到了极致,乐家除了保留定时领钱的“铺东”名头、堂上老匾,厅堂的桌椅外,对同仁堂毫无支配权。
(乐平泉)
乐平泉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,自从接手同仁堂铺东的位子后,他就立志收回祖上基业。然而这时的同仁堂已经处境艰难,亏空白银六万余两,而乐平泉自己却是一贫如洗,根本没有回复祖业的能力,但是凭借着强烈的愿望和残存的优势,乐平泉展开了他自己的三步走的策略:
第一步是慢慢积攒钱财,在同仁堂对面开设了新铺“广仁堂”,并以乐家祖传秘方为根本,不断研制新药,引来京城人氏纷纷购买,这让掌控同仁堂的董姓商人眼馋不已。
第二步在董姓商人提出合并广仁堂的时候,借机提出了“寄卖”的方式,二人六四分账,乐平泉占大头。渐渐地由于乐平泉所制药品更正宗质量更佳,董姓所卖药材就无人问津。董姓商人除了需要维持同仁堂的运转,还要不断向皇宫供药,渐渐无以为继。
第三步,在董姓商人难以支撑的时候,重新签订合同,一举收回了同仁堂。
乐平泉收回同仁堂后,通过不懈的努力,很快还清了外债。他并不满足于固守祖业,而是不断开拓进取,持续不断开发新药,让同仁堂的名声大振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